前奏
在底层人群社区生活的这段时间,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做“向下兼容”。大家提供的建议,我也是这样做的:
1、远离(因为你的友善和热情对某些没教养的人来说可能被错认为“讨好”和“好欺负”);2、避免冲突(他们因为自卑而产生强烈的压制性,直接表现就是“永远不能示弱”);3、冲突发生时不要还击、不要发怒,第一时间取证报警(你必须要占理,而且表现不卑不亢的稍微示弱或妥协,在这种情况下警察才会顺利执法办案)。
在二环内居住避免不了遇到这类情况。往往挑衅或加害者在公安局不仅没有悔改的态度,并且还以“比民警更高姿态”,甚至藐视警察办案,而民警也通常会因为他们是本地居民和外地底层而拒绝按规定执法(我因为报警楼上每天半夜制造大量噪音扰民而报警,民警只是上门客气劝说,那个人就每天投诉所长和民警,导致民警再也不敢再次出镜处理他扰民的问题)。他们强词夺理,比如民警说放在门口朝着大门的摄像头不属于侵犯隐私,但其还坚持这就是侵犯隐私,以及要让所有人站着、他坐着高傲的来一句“都是给你们警察面子”,并且以此作为继续挑衅的理由。二环内的故事,我觉得写本书不够,可以考虑写史诗了。看尽世间百态,不如来此一住。
对于穷人和自卑者,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群,极端自卑的人是经历过轻微性自卑过程的吧,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偶有自卑内心,但往往不会直接表现出”连一句劝告都不允许,都无法接受的那种——永远不示弱”。我遇到最自卑的一个人,她明显的特点是:
1、初次见面贼眉鼠眼,提防心很强;
2、我热情招待,她会因为得到免费的好东西而挑拨离间,把其他可以跟她抢东西的人从我这里排挤走;
3、从来不跟任何人打招呼,没有教养和礼貌在这个人身上全程体现的淋漓精致,她只会在可能遭受社会谴责的时候通过公开或网络渠道假装一下;
4、在日常生活中,她以在他人背后大肆造谣和诋毁领导、同事和周围的人为目标和乐趣,以及作为威胁和拉拢其他人的方式(比如宣扬“没有护士是不骂护士长的”,“去领导面前告状的都是小人”等等);
5、在任何时候,都以“她是绝对王者姿态”对待所有人,但如果出现她拉拢的人要被别人拉拢了,就马上示弱装无辜去尝试挽回对方;(不尊重自己的伙伴而仅仅是利用他们,这一点在中国某些圈层很普遍,并且被推崇,他们以“道德沦丧”作为“值得推崇的生存工具”,这些人可恨至极啊,不要说“团队意识”了,这类人仿佛是集体里的老鼠——掉进一锅汤里,不仅无法副能给团体,而且还不断消耗团队凝聚力,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同时导致整个团体成为“盛产愚孝之子的温床”——不断通过打击和威胁筛选一些智障留存下来。)
6、没有钱买昂贵的东西,在社交媒体精心设计短短几篇奢华的“装逼”日常;
7、她擅长说各类人坏话并且附加极其丰富的表情动作和内涵话术;
8、(翻脸之前)我从来不曾听到她指出我的问题,但永远听到她在嘲笑别人的缺点;
9、没有学历,甚至没有从业资质,但一定去大机构“镀金”。
最令我惊讶的是看到她一个人在屋里对着手机自言自语,声情并茂的仿佛自己在花园里跟小动物们和蔼可亲——我估计她在尝试给AI或者大数据“洗脑”。
如何初次见面简单分辨一个人?
初次见面就以说他人是非拉拢你的人是小人;
初次见面就通过高傲自大无教养来藐视你的人是(精神)穷人;
初次见面友好善良一直主动表示要帮你的是势利眼;
初次见面聊天聊地就是没有实际有效内容的,是没把你当朋友,只想认识你;
初次见面面无表情、沉闷寡言,也很难融入到团体的人,是内心孤僻者。
至于哪些人可以结交?能结交的人不轻易帮你,但一定会让你知道你可以让他怎么帮你,也一定会跟你不卑不亢说实话。
(本篇结束部分分享“如何向上社交”。)
正文
北京的四合院至大杂院是经历一段“邻居堆放垃圾,抢占公共面积,再私自搭建,骗取巨额拆迁款”的过程。
在“断舍离”的最后阶段,我跟业主沟通后,对于门口院子里堆放的垃圾进行清理,尤其是玻璃房前花坛树下那堆垃圾,这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断往自己家方向延伸的垃圾。
(那段时间,环卫每天来收拾街道垃圾桶的时候,也会看到我丢掉的那些东西,最后这次特别想来主动帮我清理垃圾时,也会说一句“只能帮你到这里了”,我不明白用意,但心领。感激。后来才明白,一般情况下环卫是不会参与院内的“纠纷”的。)
社区环卫主动来帮我一起搬。刚搬了一半,邻居就出来破口大骂,并且对环卫也出言不逊,报警叫环卫把垃圾搬回去,整夜不停来我家踹大门和嘶吼。第二天,我要出门,他们联合另外一家邻居在院子里对我吼骂和诬陷,并且私自封死了院子后门,阻挠我出门,后来我也叫警察来,警察把邻居带走了。
还有更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大杂院事情,比如再之前1号住户老人对我和我母亲的无礼和武力,景山私自搭建区域被纳入房本面积以及出租漏雨、房梁腐烂(可能危房)屋,等等。但这一切,在一平米曾飙升至25万人民币的房价面前,一切又变得“合情合理”。令人唏嘘不已。
北京被推高的房价,不是2008年奥运的错,而是基于“国家关系户”需要金钱的“基本需求”。这些老百姓们,只是顺势的利用了这些。当然,还有另一些站在对立面的百姓,看着玉河不断被“吞噬”并改建成大规模四合院的情况,他们也在积极战斗、抵制一些官僚主义,会避免更多的百姓从二环内小平房被迁出。也许是知道的太多,那些百姓们在“拿钱走人”和“为大家战斗”之间纠结。
在北京二环内居住,无论楼房还是平房,大家都要面对这种“无谓的争执”,买房子不是金钱的问题,是你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咒骂和厮打文化。这种野蛮行为是因为什么造成的?又是否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消失?
(之所以没有去屏蔽视频中人脸,第一,(事件相关人的)脸部不是隐私信息;第二,避免引起议论时误伤到整个社区。)
谢幕
在这几年荒诞的日子里,莫名其妙的没用经验增加了。庆幸的是过去的经历为我保留了很多“如何向上社交”的技巧,分享给大家:
1、礼貌,一定是第一位,体现在“关注度”。这直接体现出你的受教育水平。你可以缺乏热情或优雅的谈吐,但一定要把你对他人的关注度体现出来。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,他强烈渴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内心越强烈;
2、礼节,体现在“用心”。即便是初次见面,即便是简单认识,如果你可以带上一个小礼品,请精心准备,如果你不想礼物看起来过于昂贵,哪怕你选择“一颗果糖”,也请包上华丽的炫彩塑料纸、打上粉色丝带,装在一个透明精致的小盒子里,用胶带封起来,然后在明显位置写上对方的名字。如果你是真的打算“向上社交”、认识对方;
3、礼序。尝试观察对方身上或圈层中,令你羡慕的优点,并且通过简短而不经意的赞扬自然的表达你对对方的喜爱。这体现你在公共社交中是否有“放下身段”的底气,学会礼让他人优先于自己,你会很容易融入你想融入的圈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