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三板?新四板?上市这件事情有点难

以前不做二级市场投行,在一级市场金融机构之间那些交易中,是感受不到二级市场实体有关的那些复杂事儿的。

最近开始跑地方企业,游说各家能够得上上市资质的企业。

企业之所以选择上市,简单的说是因为缺钱,但几番下来,最直接的还真不是缺钱,而是“想要更多的钱”。

有些企业觉得,分一个子公司出来,把总部一个搞研发的核心团队派过去,子公司搞上市,不影响总公司业务的前提下,不仅很好的开展创新业务,也能在最大程度避免老员工眼红、搞内斗前提下,为核心团队谋取最大“红利”。这种企业的需求正好证明这是一家真技术、真不缺钱的企业。

企业想要扩张可以去银行贷款,融资成本最低,再不行,如果银行授信额度还不错,可以借口这个未使用的授信额度去一级市场发企业债或者项目债券,融资成本略高于银行贷款成本,还不行,再去依靠一家上市公司背景实力,让他们以投资该扩张项目为由,入股项目公司、二级市场发行定增进行融资,成本只是明股实债的“债权融资成本”,略高于企业债和项目债成本。最后,实在是以上便宜钱都拿不到了,企业或许才会嘚瑟嘚瑟忍受监管信披要求,选择上市融资,这个成本,对于大部分实力不抗打的企业来说,是很高的,这个成本不仅仅是纸面上既定的利率,还有很多隐性成本,比如沉默成本、律法财务顾问、时间成本、人际关系成本等等难预测支出。

于是,现在的所谓“四板”的地方股权挂牌,本应该按照证监会对三板要求那样,要求企业最基本的定期信息披露和重大事件披露,以及审计过的财报披露,但因为资质差的企业连财报都“编”不出来,资质好的企业不想上市显摆自己(企业在行情不好的大环境下你家居然还赚钱呢?羡慕嫉妒恨了!)地方政府就觉得可以再妥协——勉强不强求财报审计和部分信息披露。

但这也没有为企业挂牌带来足够的吸引力。

在跑企业的空档期间,担心三年不开张的风险,觉得可以通过做做老业务,维持目前温饱。于是穿插着跑北京上海和济南,找北京的钱、上海的私募基金公司(做投顾或出产品),去济南总部走流程…… 一支金融机构定制私募FOF产品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32 + = 34